历史百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秦国和吕不韦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历史上的吕不韦确实是有恩于两代秦王,一个是秦庄襄王,一个是秦始皇。没有吕不韦推赢异人上位,就不会有庄襄王,那公子政肯定继续落魄邯郸,当然也不会有机会登上王位灭六国而称始皇帝了。
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商人,他经过邯郸的时候结识了质子赢异人,发现他“奇货可居”。于是吕不韦携三千金西入秦国,先是通过五百金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,让她传话给华阳夫人,你没有儿子,那你以后你老了该怎么办呢?
(吕不韦剧照)
吕不韦的一番话,打动了膝下无子的华阳夫人,赢异人成功回国,被当时的太子安国君所赏识。安国君把赢异人过继给华阳夫人为子,后来他因此还登上了秦国大王的宝座。
一个大商人,一个落魄的贵族公子,经过一番运作,竟然一步登顶,这简直就是一段封神的操作了,但仔细考虑起来,这里面是有一定的原因的。
第一点:吕不韦选择华阳夫人,是因为华阳夫人是宣太后选定的权力交班人。
吕不韦非常明白,华阳夫人所代表的这一股势力才是当时秦国朝堂中最大的一股势力。
宣太后以及华阳夫人都来自于楚国贵族之后,而秦楚联姻到了宣太后这一代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1代,在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楚系外戚势力。
楚系外戚势力在宣太后临朝听政的四十一年里,走到了巅峰时刻。宣太后、白起、包括魏冉在内的咸阳四贵,他们的势力足于横扫整个朝堂。
(宣太后剧照)
虽然昭襄王也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,但此时已进入父权社会多时,昭襄王体内流淌的到底还是老赢家的血液。外戚势力太过于强大,保不准哪一年就要发生“田氏代齐”故事。
所以,等到宣太后老病交加之时,隐忍多年的昭襄王利用范雎为推手,不计秦国倒退三十年的代价,开始推行“削枝固干”之大计。楚系遭到了秦昭襄王的清算,魏冉被罢相,咸阳四贵被责令就国,白起被赐死。
历史证明,昭襄王仍然没有斗得过他的老母亲,因为宣太后死前不动声色地将权力棒交接给了华阳夫人。
昭襄王长寿,活生生地耗死自己的大儿子,他死后,二儿子安国君继位,是为孝文王。华阳夫人就是孝文王的妃子,极得孝文王宠爱,华阳夫人被立为后,导致了被昭襄王清算的楚系又卷土重来。
见于《史记秦本纪》:孝文王元年,赦罪人,修先王功臣,厚亲戚,弛苑囿。
(华阳太后剧照)
孝文王继位三天而死,华阳太后再次控制住了赢异人这个王统,导致楚系更加的壮大,又回到了昭王时代那强势无匹的状态。
见于《史记秦本纪》:庄襄王元年,大赦罪人,修先王功臣,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。
大赫罪人,修先王功臣,其实就是给昭襄王清算的臣子进行平反。因此不得不说,以华阳太后为代表的楚系外戚势力,才是此时秦国朝堂上最为强悍的一股势力。
第二点:华阳太后选择赢异人,不是因为吕不韦辩才无碍,而是因为赢异人背景孤单、后台薄弱、易于控制的缘故。
华阳太后最大的缺点就是她本人不能为王,这是肯定的。所以控制王统就变成了她延续楚系权力与财富的必要手段。
赢异人也是孝文王的儿子,他的生身母亲夏姬(夏太后)是韩国贵族之后,而韩国当时已日薄西山,根本无法影响到秦国的朝堂决策。也就是说,赢异人背景单薄,后台软弱,易于控制,这就使得他进入了华阳太后的法眼,刚好与她无子的缺陷形成了互补。
(秦庄襄王剧照)
如果说吕不韦通过三千两金子将赢异人推上了秦国大王之位,这有点高看吕不韦的能力了。老贵族哪里会看得上那一点金豆子,更为精准的说法应该是——吕不韦通过了三千两金子,使得异人进入了华阳太后的视线。
去看秦庄襄王以及秦王政时代,一定不能够忽略的就是华阳太后这一尊大神。只是华阳太后与宣太后不同的是,她对权力的行使更具有隐蔽性,没有那么张扬而已。所以说,至于后来的什么嫪毐、吕不韦、赵太后这些人简直就是小儿科。
吕不韦刚入咸阳的时候,就是投靠了楚系,这一点是无法辩驳的。因为连赢异人自己都投靠了楚系,他尊华阳夫人为母亲,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“子楚”。
所以说,没有华阳太后的点头,他根本无法做得秦国大王,吕不韦也不可能做到“傅”的位置。
第三点:庄襄王死,公子政上位为王,吕不韦仍然为他保驾护航,并用两人精诚合作。
秦庄襄王三年而死,但是吕不韦并没有因为秦庄襄的死而离开了咸阳。他以“仲父”的名义留了下来继续执政,他一面保护秦王政,为秦王政保驾护航,一面开始壮大自已。
(幼时的秦王政与母亲剧照)
这个阶段的秦王政和吕不韦,他们都需要对方。秦王政需要吕不韦为他保驾护航,而吕不韦则需要“保驾护航”的名义,他需要“仲父”的名义,这样他才能继续执掌秦国相权。
这一段时期是吕不韦和秦王政的亲密合作的时期,而秦王政也不愧为史学家赞叹的政治天才,他为了招收人才,壮大已身,与吕不韦一手炮制了“甘罗十三封上卿”的政治事件。
甘罗,是古代公认的神童,是秦武王时期左相甘茂的孙子。
秦武王死的时候,赢稷还在燕国当质子,甘茂曾经反对他回来继承王位。但是后来,经过了右相樗里疾(严君疾)与宣太后的努力,赢稷回国为王,是为秦昭襄王。
甘茂害怕受到清算,逃到齐国避难,但是他的儿孙并没有逃亡,而是留在了咸阳。所以他的孙子甘罗,十二岁就被吕不韦收到了门下来做事。
甘罗,先是出任“中庶子”,后来经过说服了张唐出使燕国为相,又出使赵国,从刚继位的赵悼襄王手里,凭着一张空口白牙就拿回了赵国的五座城池。
(甘罗剧照)
十三岁的甘罗一战封神,被秦王政封为上卿,此事震动了天下。但是从甘罗背后,隐隐约约都能看到吕不韦和秦王政的影子。
无他耳,秦王政和吕不韦其实是在重复“燕昭王”的故事罢了。燕昭王曾经在燕国建立“黄金台”来招贤纳士,使得黄金台之名,天下皆知。
有诗为证:感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
而秦始皇和吕不韦通过“甘罗十三封上卿”事件,同样也达到了同样高度的影响。大量的关东人才纷纷入秦, 此后,吕不韦门下十万门客,而秦始皇也向天下展示了他不计前嫌(甘茂曾叛逃)、虚怀若谷、求贤若渴的明主姿态。
第四点:吕不韦和秦王政有精诚合作的地方,也有敌对的地方,该如何去看他们俩的关系?
吕不韦和秦王政的关系被一系列相关的传奇故事所笼罩,使得后人云里雾里看不清楚。基本上有以下的那么几个观点。
其一,秦王政是吕不韦的儿子。
但是《史记 吕不韦列传》明确记载: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。
赵太后出身高贵,以吕不韦一商人的身份,能将赵国豪门贵女拉来做一个任人玩弄的歌姬?
其二,吕不韦与赵太后通奸,后来害怕长大的秦王政清算,就把赵太后推向大阴人嫪毐的怀抱,并且还生了两个儿子,使得秦王政受辱。
其三,吕不韦欲独揽秦国军政大权。但是此时华阳太后仍在,吕不韦想要独揽大权,就必须先要扳倒楚系外戚势力,他能扳倒得了吗?
其实以上三个观点,个人觉得都不准确,都不足于解释秦始皇为何要清算吕不韦的真正原因。如果想要准确地知道这个原因,就一定要去翻看《吕氏春秋》。
第五点:《吕氏春秋》点出了吕不韦被清算的真正原因。
吕不韦的政治野望,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君相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,所以他非常热衷于割裂君权,扩大相权,这就是秦王政无论如何都容不下吕不韦的原因。
《吕氏春秋 贵公》:天下,非一人之天下,天下之天下也!
(《吕氏春秋》)
《吕氏春秋》其实就是吕不韦的执政理念,况且《吕氏春秋》写出来之后,吕不韦还把它挂在了咸阳城门大肆宣扬,告知所有人,如能更改一字,则奖励千金,太高调了。
见于《史记吕不韦列传》: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,集论以为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,二十馀万言。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,号曰《吕氏春秋》。布咸阳市门,悬千金其上,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。
不可否认的是吕不韦任相国期间,正是秦国各派系抬头的时候。
一是以华阳太后、昌平君、昌文君为首的楚系,二是夏太后、成矫为首的韩系、三是以赵太后、嫪毐为首的赵系,再加上原来就存在的宗室、本土军功贵族以及关东人。
这就是吕不韦想要的共治局面,这与秦始皇想要的高度人治是背道而驰的。因此,在秦王政快要亲政的那两年,秦国朝堂也发生了惊人的剧变。
七年,夏太后死。八年,成矫叛乱,韩系灭亡。
九年,秦王政亲政,赵太后、嫪毐叛乱,嫪毐被夷三族,赵系灭亡。(嫪毐的叛乱其实不清不楚)
十年,昌平君为丞相,桓齮为将军,秦王政拉拢楚系外戚,向吕不韦发出指令,强势罢相。
(第一风险投资商)
吕不韦被赶回洛阳,收到了秦始皇的一封信。“君何功於秦?秦封君河南,食十万户。君何亲於秦?号称仲父。”吕不韦看了之后,饮毒而死。
道不同则不相为谋,古人诚不欺我。没有相同的理念,不管是父子、还是夫妻,最后都不会走到一条道上来。吕不韦与秦王政,基于政治理念,就决定了双方不能共容的局面。
吕不韦有恩于两代秦王,更是秦始皇的“仲父”。但因为他宣扬“君相共治”以及“天下者,天下人之天下也”的政治理念,走向了秦始皇的对立面,使得秦始皇不得不拔剑相击。
真可谓是“骨肉”恩德因权失,“父子”情怀为利休啊!权力,就是那么无情!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165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